诗经有句云:“父兮生我,母兮鞠我。”母爱湿润,深远,如太阳般温暖,春风般和煦,清泉般甘甜,大海般广博。“竟夜孤灯剪影萧,视子如蛟,望子腾霄。悠忽双鬓冷霜飘,春下裙腰,秋上眉梢“,是对天下母亲形象的真切写照。“谁言寸草心,报得三春晖”,是感恩母爱的千古名句。可子女小草一样微弱的孝心,焉能报答春晖普泽的母爱于万一呢?
(相关资料图)
我幼年失怙,无命享受椿萱并茂的幸福,基本上是在母爱的润泽下长大成人的。多年以来,用文字纪念母亲,一直是我萦绕不绝的心结,特别是年华向晚、容颜迟暮时,这种意念更加强烈。可每次还未动笔就心酸满腹,泪如泉涌,只好让望云之情徜徉在时光的角落里,与自己对答。
未觉池塘春草梦,阶前梧桐已秋声。又是一年立秋时,我又想起了我的母亲。
我的母亲出身贫寒,身份低微,五岁左右即被我那狠心的姥爷以讨饭为名遗弃。因此,母亲除知道自己姓王以外,一直不知道自己的出生地,不知道自己的生肖生日,不知道自己的父母在哪里,也不知道自己有几个兄弟姊妹。
我的母亲是个童养媳,家里的脏活、苦活、累活非她莫属。寒冬腊月时,衣衫褴褛的母亲还得去铲柴、拾粪、放牛,经常饥肠辘辘,冻得瑟瑟发抖,荒郊野外,形单影只,几次险些被狼吃掉。长期的饥寒交迫,辛苦劳累,给母亲的健康埋下了巨大的祸根。
我的母亲身体孱弱,长年饱受哮喘病、支气管炎、肺心病的折磨,不分白天黑夜地咳,不分季节地咳,严重时咳得喘不过气来。不能躺着睡,只能斜倚在枕头上,半坐半卧,似睡非睡,经年累月,浑身浮肿,走几步路都上气不接下气,不要说去生产队劳动挣工分了,就连自己的日常生活起居都难以自理。
我考上师范的翌年秋季,母亲病情危重,我请假回家,最后一次陪伴服侍母亲。一周后,我启程返校,离家时有种母子诀别的预感,那种骨肉分离的撕裂之痛让人窒息。我回到学校三天后,母亲与世长辞,家里在安葬母亲后才写信告诉我噩耗。没能送母亲最后一程,在我心里留下了永远的疤,成为了永远的痛,想起一次,就疼一次,时间越长,疼的越厉害,只有秋季的败花和冷雨能够知晓我内心的苍凉与凄楚。
我的母亲没有享过我的一丁点福,小时候有母亲,没能力孝敬;长大工作后有能力孝敬了,却没母亲了,真是子欲养而亲不待啊!母亲逝世后的好多年,我都不愿回老家,不愿去老屋,不愿进上房,因为那里再也听不见熟悉的咳嗽声,再也看不到痩削的伛偻身。后来随着时间推移才慢慢想通了,释怀了:有母爱,我幸;失母爱,我命。
我的母亲是个苦命人,历经沧桑,受尽磨难,还要经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人间悲剧,使她病骨支离的身体雪上加霜。先是我嫂子,患中毒性痢疾,救治不及失去生命,留下一个嗷嗷待哺的哀子。后是我唯一的姐姐,身患重病,不治而亡。这两场变故对母亲的打击实在太大了,说不完的心酸,道不尽的悲苦,她的世界从此冰天雪地,透彻心扉的寒意与心痛产生强烈碰撞,豆大的泪珠时不时从她眼眶中滚落而下,沾湿衣襟,看着让人心碎、泪崩。
我的母亲一生活的很孤寂,她是个小脚女人,还严重晕车,坐在架子车上看场电影都会晕的一塌糊涂,除骑着毛驴去过一两趟宁夏西吉的叔叔家外,没去过五公里以外的地方,外面的世界是个什么样子,有多繁华、多精彩,她一概不知。村庄里和她年纪相仿者,都要下地劳动,因此她很少串门,也没地方串门。只有与我家相邻而居的同姓人家的一位老太太,时不时来我家陪母亲说说话、喝喝茶、晒晒太阳,给了母亲莫大慰藉。
我的母亲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、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农村妇女,不识字,没文化,没有知识改变命运、文化改变贫穷的思想境界。但在她的潜意识里还是很支持我读书的,即使在家中十分缺乏劳动力的情况下,也丝毫没有让我辍学的打算。每当看到我趴在土炕上在如豆的煤油灯下读书写字,看到我从学校捧回的一张张奖状,脸上都会露出欣慰的微笑。我是十九岁考上中师的,现在看虽然“不足为外人道也”,但在那个年代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母亲为此感到自豪,脸上有光。
我小时候很顽皮,也是个娃娃头,领上发小们干了不少匪气事,经常被别人说三道四,指手画脚,不时有人上门告状,制造事端,让母亲受尽了屈辱,操碎了心。记忆的碎片里,母亲那恨铁不成钢的眼神,至今历历在目,一想起来就觉得惭愧之至。我每次犯错,母亲都会脸色骤变,大发雷霆,顺手拿起身边的家伙什儿,打得我满炕乱滚,连声认错。急风暴雨的一阵“洗礼”过后,自然是一番朴素无华的引导,让我对做人渐渐产生了开悟,在心里深深刻下了做人的规矩,并铭记五内。
我小时候也多灾多难,几次和死神擦肩而过,是母亲不分昼夜地悉心陪伴、温言爱抚,给了我温暖,给了我力量,给了我勇气,让我感到踏实,有依靠。
有诗写到:将名字刻在木板上的,未必不朽;刻在石头上的,未必流芳;只有刻在心灵上的,才能永存。母亲给了我生命,滋养了我的身躯,开启了我做人的大门,给了我受益无穷的人格营养,千恩万爱,永刻心间。
人生如梦,岁月如梭,转眼间,母亲离开人世已整整四十三年了。她的喜怒哀乐、酸甜苦辣、音容笑貌、举手投足,永远定格在我的心底。她的爱似甘泉,情如春雨,永远缱绻在我的大脑。慈训长昭,春晖未报。不慕他人,做一个内心有旖旎风光的人,努力活出属于自己最靓丽的风景,就是对母亲最好的怀念和告慰。
母爱无边,永远眷恋!
□路炳仁
(兰州日报)
关键词: